伟业开基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06-28 09:12:43

 

      1946年中国共产党辽北军区派人进入乌兰浩特(当时叫王爷庙),领导组织人民开展消灭日寇和日伪残余势力、剿灭土匪的斗争,建立地方人民政权。9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关于改造学校教育与开展冬学运动的指示”,确定东北解放区学校主要任务是抓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和地方干部培训教育。乌兰浩特一中前身“师范中学”就是在这一形势下建立起来的。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乌兰浩特成立,实现了内蒙古人民三百多年来民族统一和民族解放的愿望,开始了民族历史
的新纪元。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第二年,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战争转折性的变化,教育也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8月,东北解放区举行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会后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规定了中等学校教育的任务。
    根据“指示”要求,同年秋,自治政府接管了“师范中学”,委任石琳为校长,鄢仪贞(女)为副校长,张刚(女)为教导主任,
校名改为“乌兰浩特市中学”。
 

 


 

       石琳 江苏省溧阳县人,1937年到延安参加革命,次年入党。抗日战争胜利时,在延安中央研究院新闻研究室学习,1945年底到内蒙古工作时,被任命为《内蒙古周报》的总编辑。1947年8月由自治区政府主席乌兰夫任命为乌兰浩特市中学校长,1949年12月以内蒙古文教部副部长身份参加了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石琳同志全回来后全面传达了会议精神,研究制定了贯彻会议精神的措施和步骤。这次会议对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教育,对于兴安中学的办学方向和路子,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曾先后担任内蒙古文教部副部长、教育厅副厅长,自治区文教办副主任等职务,为内蒙古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内蒙古教育的奠基人。

 


 
        鄢仪贞 江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 1940年,其丈夫吉合将军给中国共产党驻新疆代表陈潭秋同志当助手,她也同在新疆进行革命工作。1942年8月,新疆局事恶化,中共在新疆人员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一百多人被国民党军阀盛世才关入监狱,鄢仪贞及其丈夫吉合也在其中。抗战胜利后,毛主席在重庆谈判中提出释放政治犯的要求,经过党中央、周恩来同志的多次营救,1946年被全体释放回延安。1947年秋到乌兰浩特中市学工作,先后任副校长、校长,后调入轻工业部工作。

 


 
         张刚(原名张植华),江苏扬州人,1917年1月29日出生,1941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大学二年级时参加党的外围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革命需要将原名张植华改为张刚,大学毕业后在重庆、贵州、四川、上海做党秘密工作,公开身份是教师。1947年受党组织派遣从延安到东北,1948年初到乌兰浩特一中任教导主任,曾先后担任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中等教育科长,大连旅大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宣传部长、教务长等职务,1982年12月离休。

 


 
       王照微  曾用名赵维,女,生于1923年,天津市人。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1944年在华北联合大学政治班学习,后又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453月分配到陇东中学担任班主任兼语文课教学工作。19465月,调往内蒙古,在乌兰浩特市中学(今乌兰浩特一中)任教,曾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是乌兰浩特地区为数不多的秘密党员之一。新中国建立后,曾在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和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局、中央教育部、东北局宣传部、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委《理论与实践》杂志社等地位工作。1983年离休,享受副地级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