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季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开始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属于“课程教学”方面的五个关键指标之一。下面就乌兰浩特一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若干问题进行解答。
一、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涉及诸多方面,应遵守哪些基本原则?
本方案强调要坚持五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发展性原则,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客观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二是激励性原则,突出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三是客观性原则,以事实为依据,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经历和典型事例;四是公正性原则,严格规范评价程序,实行全过程监督,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评价结果可信可用;五是可操作性原则,评价力求简便易行,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评价操作与管理的信息化。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明确了每个方面的考察重点。重在考察学生五个方面的行为表现,以此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尤其是学生在有关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由教育部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而确定,我校按要求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思想品德: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及活动效果等。
学业水平: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
身心健康: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
艺术素养: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劳动与社会实践:重点是基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修习,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有哪些?
为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发展,保证公平、公正地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特确定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
1.定性评价 主要针对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素质。评价形式以综合评语(包括分层概述、突出表现、纪实性材料等)为主,在学生自评、互评、任课教师评价基础上,由班主任每学期撰写一次;毕业综合评语由毕业班班主任在各学期评语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撰写,并经学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审核后确定,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2、定量评价 主要针对学业水平(学业测试科目)、身心健康(体育与健康)、艺术素养(音乐、美术)、劳动与社会实践(理化生实验技能、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劳动实践、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等)四大块。评价形式以确定“测评等第”为主,分A(优秀)、P(合格)、E(不合格)三等或(P、E二等)。按照“谁实施、谁评价”的原则,每学期相应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将给出该课程的测评成绩分A、P、E三等或(P、E二等),其中A等不超过20%,P等不超过5%。每学年学生测评最终等第由学校综评领导小组根据内蒙古有关测评规定予以确定,其中A等不超过40%,E等不超过1%。对评定结果中获得A等的学生在校内张榜公示,对评定为E等的学生给予书面通知。
四、综合素质评价程序主要有哪些?
综合素质评价的五个程序:评价组织、信息录入、整理遴选、公式审核、形成档案。五个程序前后连贯,环环相扣,同时对每个程序的时间、责任主体等相关要求都作了明确规定。如“信息录入”是指学生在教师、家长指导下,将个人综合素质成长各方面的真实记录及时录入自治区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在学校审核确认前,学生可修改完善个人的写实记录。学校组织的活动,按照“谁实施、谁记录”原则,及时将学生参与情况统一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具体参与的重要活动,由学生自行录入系统,相关材料需经有关教师审核。再如“整理遴选”在每学期末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遴选出来的材料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用于招生使用的材料,学校要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学生本人签字,再经班主任、教师和校长签字,加盖学校公章后形成最终档案,并适时提供给高等院校招生录取参考使用。这些规定非常明确具体,旨在规范评价过程,避免各行其是。
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如何呈现?将如何使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将以“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呈现。档案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学生主要成长结果记录、个人事实材料、其他材料、学生自我陈述、教师评语、学校审核意见等内容。
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本办法明确了两个主要的使用方向。一是用于促进学生发展。要求高中学校充分利用写实记录及相关事实材料,分析把握学生成长过程,指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引导学生通过成长事实记录,不断发现和提升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用于高校招生。按高校招生工作需求,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将被提供给高等学校,由招生院校结合本校和相关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进行综合评议,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我们呼吁并期待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和参与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提供帮助,共建诚信社会,共同推进考试制度综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