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期遭遇更年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01-23 22:22:51

 

一、来访者背景材料:

博,高二学生,学习美术,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均是知识分子。

二、个案介绍

学生母亲通过同事打电话预约领着孩子来到心理咨询室。戴着墨镜,当我们见面后,母亲出于礼貌,把眼镜摘下来的一刻,我发现,眼睛红肿,明显刚哭过,当我示意她坐下,这位母亲眼泪就下来了。

母亲哭诉到:我儿子,本来很乖的一个孩子,除了学习让家里操点心,哪儿都挺好的。上了高中以后,尤其上了高二以来,开始不正经学习,尽是与朋友交往,耽误时间,学习成绩是一落千丈。你一跟他提学习,不是跟你摔摔打打,就是把房门一关,也不吃饭。我原来脾气也挺好的,可一到了更年期,也跟个“定时炸弹”似的。你说东,他偏往西。你说一句,他有一百句等着。你在这边说得嗓子冒烟,他却心不在焉,仍旧我行我素。要么干脆不和你说话。一回家就拿电话筒不离手,在那儿“煲电话粥”。拿父母当“出气筒”。你说来不来气,刚说到这,孩子气呼呼的插话说:一说到交朋友时就会‘你一定要和学习好的同学在一起。’谈感受时就会说‘你是我生的,我怎么会不理解你?’  因为一点小事就忽然暴跳如雷;和她交流时———比如,偶尔提到自己喜欢的影星时‘你们现在这些小孩啊,整天不务正业,就知道……’和同学在一起时,总拿我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互相比较,谁比较聪明、功课比较好、长得比较高……郊游回来后就会问一些无聊的问题,比如‘你旁边的女同学是谁?’同一件事每天都说,一天说无数遍。最可耻的是经常偷着翻我东西。你说来不来气?听着这对母子的激烈争吵,我平静的倾听着。

在几年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中,这位母亲遇到的问题应该不是个例,而是现在社会上存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三、采取措施:

我先让孩子回避到心理活动室,开始与母亲交流。

出现这个问题,除了更年期的父母和青春期的子女在性格上的转变外,主要还是父母对待子女教育的思想观念存在一定问题。不解决这些思想问题,即使更年期错开青春期,父母和子女之间照样也要发生类似现象。

我给正处于烦恼中的母亲的建议是“三要三不要”:

一要了解子女的就学压力,想办法为他们减压而不是增压。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由于正处在高考前线,学习压力非常之大,要想轻轻松松取得好成绩、好名次是不可能的。应该看到,所有正在上高中的孩子们,每个人都想把学习搞好,让自己、家长和老师都满意。他们的成绩出现问题,很少是因为不用功、不努力造成的。如果家长们面对孩子一两次没考好,就劈头盖脸地训斥他们贪玩不用心,实在是对他们天大的冤枉。这种批评除了让他们感到委屈和反感之外,根本不会有其他作用。所以,如果子女成绩上不去,家长们应该在“子女已经用功”的前提下,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的原因。是底子没打好,还是办法不对路,还是身体不适应?然后耐心地帮助他们改进提高。这样,不但可以使问题得到切实有效地解决,还可以帮助孩子缓解学习上的心理压力。

二要理解子女的情感需求,想办法为他们疏导而不是强堵。正处青春期的子女在情感上的萌动既而发展成为对异性的好感甚至追求,是家长们最为担心的问题。有的家长发现子女给异性朋友发了“肉麻”的短信后就如临大敌,采取种种手段进行围追堵截,逼迫孩子断绝所谓的“恋爱关系”。这样做,不是好办法。“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们对异性表示好感,对男女情感表示好奇不但不是洪水猛兽,反而正是他们成长的一种标志,是他们认知生命的一个必经过程。此时,家长们应该正视孩子的情感问题,正好抓住这个机会,对孩子进行一些婚姻、爱情和家庭责任感等知识的辅导。让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爱情、婚姻和家庭需要什么的基础和条件?除了纯真的情感之外,还需要什么前提?如果把这层窗户纸撕开,孩子们的好奇心就会慢慢下降,在自觉自悟中走向成熟。相反,一味地强堵,只会增强他们的猎奇心而适得其反。

三要把握子女的实际能力,想办法为他们鼓劲而不是打击。一百名学生,必然会有一个第一名和一个最后一名。虽然所有的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排在倒数第一,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与其给孩子设定一个脱离实际的目标使他们永远达不到而感到沮丧和自卑,不如因人制宜,实事求是地帮助孩子分阶段地追赶提升。在任何时候,都要细心地发现孩子的成长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和鞭策。而不是只要不是前十名就一棍子打死。一个孩子在不断取得进步的成就感中学习和在永无出头之日的压抑中挣扎,所带来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家长应该当好辅导员而不是裁判员。

一不要把子女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处处替他们做主。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那就得事事听我的。不但学习上要听,生活上也要听。这种家庭的“霸权主义”,表面看是家长负责任,实际上却带了种种很大的危害。在这种“无微不至”的安排下,孩子们失去的是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尤其到了青春期后,他们渴求走向独立和自由,如果“霸权”依然存在,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执有“逢父母之事必反”的心态。如是,不但使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僵化,而且孩子可能做出偏激之事以证明自己对独立的追求。小孩从出生到学会走路,不摔跤是不可能的。那么孩子从少年走向成熟,也必须经过无数次碰壁跌倒。在这个过程中,再能耐的父母也是无法代替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扶着、陪着他们走一程,而不是替他们走一路。

二不要用别家孩子的长处来比自己孩子的短处。很多孩子对家长老是把自己和别家的孩子比感到十分反感。每当父母一提这样的事,气就不打一处来。家长们这样做,无非是想用先进典型激励孩子进步。但事与愿违,这样做却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孩子甚至反驳:“某某的家长还是局长呢,你为什么不是?”一语道出了孩子心里的愤怒。“孩子总是自己家的好。”对待自己的孩子,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的长处是十分必要的,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和自尊的必需。一个经常被自己父母贬得一无是处的孩子,是很难挺起腰杆做人的。这样的家庭,也很难有融洽的父子、母子关系。所以,对自己的孩子,重要的是扬长,而不是揭短,特别是在别人面前揭短。

三不要把孩子当作学习的机器。孩子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并代表学习就是他生活的全部。特别是正处青春期的少年,活泼、爱热闹、渴望被社会认同,他们往往需要一定的社交活动。如果父母以学习为由,把孩子死死地管在家里,剥夺他们的社交自由,只会加重他们对学习的厌恶之心。不如教会孩子自己合理地安排时间,在做好功课之余,让他们适当地放飞心情,缓冲学习压力,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的母爱是最仁慈和无私的爱。但母爱也是要讲科学的。更年期的女人性情或许会有一点暴躁,但暴躁不等于不讲理。特别是对待正处青春期、渴望独立和自由又对现实无奈彷徨的子女,必须在心里上尊重,辅之于情感上的疏导,帮助他们培育一个健康完整的心智。这样,学习问题、情感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与母亲沟通完之后,我把孩子叫进来,我分别给母亲、儿子一封信。  写给母亲的信:

写给更年期的您:

进入更年期往往心情容易变得烦躁,情绪不稳定,对子女心烦话多。尽管从主观意识上看,的确是为子女着想,但在潜意识里是满足自己的年龄带来的“你听我说”的需要。加之这个时期的孩子处在自认为已经成熟的时期,极力想摆脱束缚。因此,你发现:孩子开始和你对着干了。

其实,与孩子沟通并不是那么难的。一位女士和她女儿关系一直特别好。论年龄,两个人的“非常时期”也碰撞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好得像姐妹一样。她们俩之间,还保有很多她爱人不知道的秘密。问她有什么秘诀,她说,其实很简单:把女儿当成朋友,用行动表示你爱她!她说,有一次,女儿参加了学校的朗诵比赛,老早就通知她去看。可到了比赛当天,刚好有一笔很重要的生意,她犹豫了半天,还是去看了比赛。事后,她一刻也没有为此感到后悔。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她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自己那天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因为那场比赛对女儿来说,远远比那个生意对自己更重要。自己整天忙来忙去,都是为了这个女儿,而在女儿最需要自己的时候,又有什么理由不在她身边呢。

她说,要做到把女儿当朋友其实很简单。想一想,你会用探长或法官的口吻去调查和审问朋友吗?朋友的兴趣爱好与你不同时,你会干涉吗?你会对朋友总搞大批判吗?

其实,如果这时候自己的情绪处理得好,也可以间接地稳定子女的情绪。

 

给儿子的信:

写给青春期的你:

你的妈妈今年有40岁吗?如果有,那么她已经进入了更年期。了解一些更年期的相关知识,你会更好地体谅她的。

你知道妈妈的生日吗?你知道她最喜欢吃什么吗?你给过她机会让她了解你的想法吗?你知道她年轻的时候是怎样的情形吗?你活到这么大,至少为她哪怕做过一顿饭、洗过一次衣服、倒过一次洗脚水吗?不要说她不让,她当然舍不得!

在看完以上这些沟通秘诀后,你是否觉得和父母沟通并不是像想像之中那样“麻烦”和“没办法”,你有没有兴趣去试一试?“多讲无用,重要的是行动”,就由今天开始行动吧!

我说回家在看吧!看完后我希望好好想想,如何处理好二人的关系。

四、效果

几天后,这位母亲亲自来心理咨询室说,孩子好象变个人似的,变得懂事多了,我过生日的时候,孩子还亲自给我煮了一碗长寿面,当孩子端到我眼前时,我的眼泪唰的一下子出来了,到我知道那是幸福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