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访者背景资料
:林某,女,18 岁,中考时由于肠炎发病而落榜,复读一年后考上一中。现住混合寝室,与室友作息时间的差异导致她常常失眠。她性格内向,好胜心强,学习很刻苦,但学习成绩仍不理想,既自卑又不服气,老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内心极度焦虑,曾因第一学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有过自杀的念头。她强烈要求休学,在班主任的陪同下前来咨询。
(二)主诉与咨询过程
林某在班生任陪同下来到心理咨询室。之前班主任已经打过电话。但一进门就焦急地表明来意,希望我可以让她打消休学念头。林某一直紧皱眉头:两手握在身前不停搅动,眼盯着地板一句话也不说。班主任焦急而又无奈的心情让我很感动,但我也敏感地觉察到她并非自愿来寻求帮助。于是,我委婉地向班主任说明旁人参与咨询须征询当事人意见的原则,林某有些讶异地看了看我,接着又望了一下班主任,低下了头,仍没开口。
班主任走后,她明显松了一口气,我请她坐下后给她倒了杯水,微笑着对她说:“别紧张,我们就当是平常聊聊天吧,除非征得你的同意,我们谈话的内容是绝对保密的。”
她戒备的神情虽然松懈不少但似乎仍不愿多谈,只是答:“嗯。”
等了一会 ,她仍不愿开口,神色也有些飘忽不定,我只好直接问她:“你想要休学,是吗?”
闻言,她终于抬起头来,有点激动地回答:“对!我不想再读一下去了!”
我紧接着间她:“为什么呢?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
她看起来非常烦恼,一边用手揉着自己的额头一边说:“我觉得自己现在都快崩溃了!单词、课文老记不住,成绩也落下很多。 我不退学肯定会被逼疯的!”
她的神情、言辞和肢休动作的变化中,我很欣慰地感觉到她开始信任我,并且,愿意继续我们的谈话。于是就她所提到的上述内容,我一边安抚她的情绪,一边闲谈似的和她聊了起来。谈话中,我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她个人在中学时和上高中后的一些情况。
她中学时就读于旗县的一所普通中学,学习非常刻苦,她的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父母的严厉管教使她性格内向。复读那一年更是挤出了所有时何来准备中考,性格也更为孤僻。进高中后,她住混合寝室。室友大都分属于不同班,作息时间不太一样,大家聚在一起的时何本就不多,再加上她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和室友交流的机会更是少得可怜。她早出晚归地上自习,但因竞争非常激烈,她第一学期末成绩有一科不及格,其他科也大都不理想。这让自尊心极强的她深受打击,再联想起自已第一次中考失败的沮丧,她内心充满了无力感,心情非常低落。她曾经想过自杀以求解脱,但想到父母的殷切期望才作罢。’
新学期一开始.她就为自已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督促自已除了要把欠缺的知识补上,还要后来居上。她规定自己每天必须背诵10 页英语词汇(每页5 个单词左右)、一篇阅读理解、一个短文该错。
她说:“刚开始,我还很艰难地完成学习计划。 每天除了要完成上课的任务外,还要兼顾自己的学习计划、渐渐的,我常顾此失彼,复习了旧知识,就背不完新单词;完成了新任务又无暇顾及旧知识。我没办法再继续下去了!我想,休学可以帮我解脱。”
我插话问:“你退学后打算干什么呢?”
她坚定地看着我回答:“自学!”
我接着问:“觉你得自学和学校学习,哪一个效果更好?”
“当然是在学校学习好啊,有老师讲解。不过,‘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我多看几遍就行了
!”
我又问:“如果遇到你自己看书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呢?”
闻言,她愣了一下,过了良久才开口:“我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三)分析诊断及指导
根据林某的自述,我归结出问题的产生过程: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强化了中考落榜的挫折感(自杀动机产生)——过高学习目标引发焦虑,作息时间难以协调——学习效果差(休学)。可以看出,休学其实并非她的真实想法,而是为了摆脱目前极度焦虑的心理状态和不如意现状才想出的权宜之计。因此,引导她打消休学念头是当务之急,只有她愿意留下来,才能使咨询关系延续。
咨询主要采取分段方式进行.引导重点和方法如下。
1、巧妙使用认知领悟疗法,引导她打消休学念头
林某休学的念头是在假设可以利用一年时间顺利完成弥补不足、超越他人目标的前提下提出的,她没有考虑自学过程中遇到看书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她该怎么办的问题,而这就是改变她认知的切人点。从这点人手,我在谈话中自然而巧妙地让她意识到休学的不可取性,进而重新考虑去留问题。
2、运用琉泄疗法,让她合理宣泄情绪
成绩不理想,强化中考落榜的挫折感,这是导致林某出现自杀想法的关键原因。她自尊心极强,中考落榜这个打击使她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苦于一年的努力考上一中后,刚想大展拳脚,成绩却十分不理想,“满腔希望和抱负都化为了泡影”,她彻底地失望了,觉得自己真没用。没有朋友可以倾诉,父母也不能理解自已的心情,于是,她想通过自杀的方法解脱自己。虽因父母的期望而打消念头,但自卑的种子却从此在她的潜意识里生根发芽。我认真倾听,让她把内心的沮丧和压抑都宣泄出来,并肯定她积极进取的心态。她既然能克服中考落榜的压力顺利考上一中,证明她并不差,期末考试的失败相比之下只是个小拦路虎,用积极的态度和坚强的毅力勇敢面对才是良策,而不是用自杀的方式来逃避。
3、顺势疏导,帮助她重新制定学习计划
父母从小对她严格要求.使她习惯性地严格要求自己。在制定学习任务时,她对自己提出了过高目标,急欲通过高强度的学习弥补不足,用成绩的提高来肯定自身价值。学习任务本身就不容易完成,再加上她急于求成‘使学习效率打了很大折扣,引发了焦虑。另一方面又不能容忍自己的失败,把自己逼得更紧,“恶性循环”最后不堪重负想到了休学。归根结底:问题的根源在于的过高的学习目标,压力、焦虑也来自于她对自标的过高要求,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建议她调整自己的学习目制定渐进式和阶段式的学习计划,劳逸结合,制定渐进式和阶段式的学习计划。通过讨论,她制订了新计划:第一阶段先积累词汇,每天背一页单词,容易完成也便于复习,辅做一套预测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但不强求;第二阶段通过阅读巩固词汇,每周1 一2 篇;第三阶段做预测题提高应试技巧,查漏补缺。
4、主动交往,协调作息时间
当我询问她室友们是否知道她怕吵时,她说:‘她们一直都觉得我性格内向不喜欢说话,所以一般都不找我聊,我也没告诉她们我怕吵。”换句话说,她的室友并不知道她早睡又怕吵的习惯,以至于无意中影响了她。我建议她告知室友自己的生活习惯,并多与他人交流,增进联系。
5、求助医生,改善身体状况
林某的肠炎还没根治,她时常感到肠胃不舒服,易拉肚子和便秘,全身乏力。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我向她介绍了医院,建议她尽早医治。调理好身体才有充沛的体力投人学习。
(四)效果与跟进
第一次咨询基本使林某打消了休学念头,为进一步了解她的情况,征得她同意后我们又约定下一次见面的时间。一周后她如约前来,高兴地对我说起一周来的进步:“上次回去后,我好好想了一下,既然我决定留下来了,那我就要好好地待下去。我现在身体已经好多了… … 室友们很讶异我怕吵,并向我道歉,让我挺不好意思的,我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她们其实很可爱呀! ”我对她的勇气和迈出的第一步及时给予了肯定,并鼓励她继续努力。当问到她最近的学习状况时.她很兴奋地告诉我,她每天都顺利完成了学习计划,有时还超额呢!她每天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真是太好了。她说她对自己以后的生活学习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