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访者背景资料
简况:王某,男,19 岁,一年级学生,父母均系农民,家有一弟。
身体状况:经常感到头晕,来访者内心感受,有几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自已近一年时间了,想从中摆脱出来,但都未能成功,为此很焦虑,怕耽误学习,请老师帮助自己摆脱困扰,以投人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
(二)个案分析
王某是一位做事认真且重视咨询的学生,他在来咨询之前先将自己要陈述的困扰、自己的问题以书信形式写成书面材料,见我后十分认真地对我说:“老师,请你帮帮我解开心中这个结… … ”说着他就将已准备好的书面材料递给我,同时头稍低下去。书面材料原文如下:
尊敬的老师:
您好!
我是一名新生.有几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近一年时间了。想从中摆脱出来,但都未能成功,请老师帮我解开心中这个结,以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
(1)我经常注意力不集中,不易于专心做每一件事。虽本人不有做好的动机和欲望,但往往事与愿违,正准备做时,胸中又不由自主地闪现出某些歌词和不必要的想法,比如“先做好某件事,再做另一件……一定要认真学习……”严重地影响了学习。
(2)做事速度比以前明显减慢了,而且必须得反复检查,难以做出决定,常常反复点数目或触摸某些东西……
(3)做每件事之前,总要思考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想好之后,从头到尾再想一遍。中间哪一句话想错了,必须从头再来一遗,这样循环推复,无休止想下去。有时做事都会放下手中一切活,去想这些。往往是把脑袋搅得头昏脑涨,一天有80 %的时间都在想这些,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明知这对学习不利,但就是无法克制住自已,无法从中摆脱出来……
由于无法摆脱而情绪焦虑,心情痛苦,请老师帮帮我。
此致
敬礼
一名新生:王某2004 . 10 . 7
师:“你感到注意力很难集中,或者说很难全神贯注去做一件事,是吗?”
生:“对!”他回答到。
师:“有多长时间了?”
生:“大概一年前就有这种感觉。”
师:“你感觉前后的紧张焦虑程度有什么不同?"”
生:“原来是每次考试前自己心里会紧张,担心考不好,对不起父母,所以考试时总是反复看一道题。
现在经常会有这种感觉,就连一件很小的事,我都怕做不好,几像关门、锁门,我都要反复做。尤其是在做任何一件事,先考虑做什么,之后做什么,结果把自已搞得头昏脑涨。”。
师:“父母很关心你的学习?”
生:“父母都是农民,我的学业他们并不懂得,谈不上给我辅导或者检查我的学习情况。但是,他们总是严格要求我,要我每一次都考好,要考上大学,‘要给弟弟做榜样’。所以,中考前我就老是怕失误,怕出错。”
师:“现在你考上了一中,证明了你的学习能力。目前还没临近考试.你主要对什么事感到担心、焦虑?”
生:“虽说自已考上了大学,但付出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 对家里人来说,这一切都太艰难了,所以我很珍惜高中生活,想好好学习,想做好每一件事;可是自己又不能做到,老是被莫名其妙的想法干扰,为此,我内心很着急,越着急越是影响学习。”
在第一次咨询结束之前,我尽力引导来访者回忆产生前述观迫观念的时间及事由,并一起就产生强迫观念以来的不同感受作分析比较,商定初步解除强迫观念的训练方法。
根据《心理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将强迫型人格的诊断标准定位如下:
(1)过分追求完美以至于无法完成任务。
(2)注重细枝末节,忽略关键要点。
(3)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强令他人按照自己的特殊要求行事。
(4)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5)优柔寡断,总是借故拖延、回避。
(6)情感表达拘束。
(7)当个人没有好处可获得时,不能大度地奉献时间、金钱、礼物。
(8)对破旧物品或无价值之物,即使是毫无感情价值的,也绝不愿意抛弃。
只要满足上述其中五条,即可诊断为强迫型人格。根据王某的自我感受和初次面谈情况判断,王某是比较典型的强迫型人格障碍。
(三)咨询治疗过程分析
强迫型人格最主要特征就是要求严格和完美,具有强烈的自制心理的自控行为,具体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1)心里总笼罩着一种不安全感,常处于莫名其妙的紧张和焦虑状态。就像王某谈到的门锁好后还要反复检查,总担心门没锁好等
(2)思虑过多,对自己做的事没把握,总以为没达到要求,别人一旦怀疑,自己就感到不安。
(3)行为循规蹈矩,不知道变通。自己爱好不多,清规戒律倒不少,处理事情有秩序、整洁,严守时刻。但对节奏明快、突然而来的事情显得不知所措,很难适应。
我从与王某的初次面谈中得知,王某强迫观念的发生大概在中考前一段时间,王某家住农村,家里经济状况又比较困难,父母整日脸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劳动,艰辛地供养他和弟弟读书,父母的期望就是让他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而且父母对他管教较严。这一切养成了他做事过分拘谨、受限制和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事对不起父母或受到父亲惩罚。所以,我在咨询中和他一起探索强迫观念的产生根源和形式过程,并要求王某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从事户外活动或自己感兴趣的运动,以解除大脑疲劳,减轻内心压力。
(四)认识新环境,认识自我
在接下来的咨询中,我注意引导王某熟悉、 了解新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价他自己,探索如何适应新环境。
师:“前面你谈到,进入高中后强迫意识更加强烈是吗?”
生:“就是,初中时也有这种困扰,但自已感觉还能控制,坚持着考上了一中,但进人高中后,对这种困扰我有点不能自控,很苦恼也很害怕,怕耽误学习。”
师:“你能把近期心里感受到的‘这种困扰’说明确一点吗?”
王某若有所思地看着我,沉默
。
师:“就是举个例子,行吗?”我解释道。
生:“比如上课时,我很注意认真听讲,但有时会突然开小差,一开小差就警告自己,别胡思乱想,耽误学习, 结果想着想着就一发不可收拾,后来我就把警告自己的句子写在小纸片上,开小差时就拿出来看,结果老是反复看句子……
师:“开小差时想些什么?”
生:“乱七八糟的事,比如有时会突然冒出几句歌词什么的。”
师:“你对高中生活感觉怎么样?”
生:“课程进度比较快,对老师不是很熟悉;同学之间也不了解,接触不多… … ”
在整个面谈过程中,王某注意力比较集中,而且回答我的问题时比较准确,我给他说了我对他的评价,以事实提升他的自信心。
接着,我引导其深入分析新环境所带来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变化,而每个人在适应新环境的变化时,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和压力。这种压力若不能及时很好地宣泄和解除,就会持续刺激自己,加剧了强迫观念。
(五)重建自信,找回自我
我们一起分析了他的强迫观念产生、形成和加剧的根源,我观察他的心情好像轻松了很多,能比较自如地看着我说话。这时,我给他介绍了‘森田疗法’,让他顺其自然投人到学习和生活中。
所谓顺其自然既不是对强迫观念的消极忍受,无所作为,也不是对症状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而是按事物本来的规律行事,任凭症状存在,不抗拒排斥,带着症状积极生浩。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治疗原则的着眼点是、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陶冶性格。
(六)效果
大约又过了两周,,王某第四次来见我,他看上去精神了许多,他告诉我上周他没有再看警示自已的纸条,但有时还是要开小差,除了上课,上自习时也会产生。他还是担心长此下去会耽耽误学习。
我建议他坚持“森田疗法”,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如上自习时突然想起几句歌词,干脆走出教室,一边散步.一边哼出小调;上课开小差时,任其自然,可采取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弥补措施,这样心里就会感到踏实一些,同时也训练了自己的自学能力。
后来,我通过询问班主任,间接了解了一些王某的生活、学习及成长情况。现在,同学心目中的他,为人诚实、好学上进,,性格比较开朗,第一学年结束还获得学校的奖学金。师生的关爱,集体成员间的接纳与支持,会进一步强化王某的自信心,同时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会促使其身心健康成长。
心理咨询之可贵,就在于它可以推动来访者去积极地认识自升、反省自我,进而提高其自信心与生活的智慧。心理咨询之难为,就在于来访者对自我的深刻反省与认识应该是自发而成的,而不是由咨询者说教而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