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躬琢园】关于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思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03-07 14:12:40

李群枫

    本学期12月2日至6日,我校开展了各学科“构建高效课堂”研讨课活动。听课之后感受很深,从讲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学到了很多,同时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感受。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构建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都需要研究的课题和追求的目标。  

    影响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因素很多,结合所教的英语学科,笔者认为构建高中英语课高效课堂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二是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两个主要因素,使“教”和“学”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达成“高效”的目标  

    一、教师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首先,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策划者和总导演。通过精心的备课,教师确定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课堂的流程,对学生自学进行指导,确定其自学的目标、内容和范围,同时指导学生达成目标的途径。在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还负责课堂训练题及课后作业的设计。在设计练习和作业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水平和情况,有选择地选用或自编,减少学生的无效劳动,加强有效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优化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对学习内容进行练习和内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合作和展示。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跟踪、监测、提供帮助,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以英语阅读课为例。阅读课的教学模式有两种:“自下而上”模式(Bottom-up Approach)和“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 Approach)。“自下而上”模式是先将重点放在词义辨别理解,句子语法结构分析和长难句子结构理解等语言的表层结构方面;而“自上而下”模式则将重点放在语篇分析及文章整体理解等深层语义联系,旨在训练学生必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需要结合所教学生的不同程度,结合两种阅读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对于程度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自上而下”模式,培养和训练学生进行语篇分析以及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而对于程度较弱的班级,则可适当采取“自下而上”模式。在学生进行文章整体阅读之前,适当在词义理解、语法结构分析和长难句子结构理解等方面进行“支架”教学,有选择性地清除学生阅读中的障碍。然后再进行语篇分析以及对文章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这样可避免学生因为阅读障碍过多而挫败感严重,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放弃学习。  

    其次,教师要使自己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教练。英语学科是一个技能学科,需要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获得技能。教师要使自己成为教练,在课堂上为学生提出并设定训练内容和标准后,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训练内容要由学习的主体——学生来实施和完成,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可以在旁进行纠错和引导。教师要避免整节课进行知识点讲解,而应通过回答问题、学生讨论、课文复述等训练方式使学生在语言使用中获得对所学语言材料的熟练性和应用能力。  

    二、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如果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冰山露出水面以上的部分,那么课前和课后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水面以下的部分。水面以下的部分足够大,才能使冰山浮起,露出水面。因此,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除了课堂上学生在教师引导启发下的自学和探究以外,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并且一定要切实落实,否则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上好课的基本前提和必要准备。如果不进行课前预习,上课时就会心中无数,对一些问题不得要领,难以达到学习目的。但是如果在上课前充分预习,学生就会知道哪些地方是疑点,哪些地方是难点。这样在听教师讲课的时候,注意力就会集中,理解问题就会更深刻。同时,预习也是学生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有力保障,使学生有能力主动提问,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活动,积极与同学合作,从而达成课堂学习的高效。  

    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对阅读材料进行预习:  

    (1)快速阅读课文,尝试获得文章大意,同时划出存在理解障碍的单词、句子,在阅读过程中尝试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猜测和理解;  

    (2)借助词典、辅导资料等工具书解决所划出的单词和句子的意义,特别的难点可做上标记,留待课上解决;

    (3)重读课文,体会文章标题、首段末段、段落主题句与整个文章的关系;

    (4)借助录音读熟课文,做到发音准确,朗读流利;

    (5)完成预习学案。  

    学生如果能在预习时做好以上工作,在课堂上就能够有能力参与课堂活动,从而达成课堂学习的高效。  

    2.指导学生如何听课    听课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听课有三个作用:一是接受知识,二是体会老师的表述方法,三是解决自学不懂的知识。听课时,学生要听懂老师所讲的每一个重要细节,看懂老师是怎样思考、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解决自学弄不懂的问题。  

    教师应千方百计使学生上课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指导学生培养自身的瞬间记忆能力,此外,还应强化“有意注意”,争取就在课内有目标、有意识地去识记该课的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强迫自己在课内就能记住这节课最重要的东西。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口笔头活动,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语言的使用能力。此外,还需要指导学生听课时记笔记的科学方法。记笔记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理顺思路,增进记忆,锻炼分析归纳、综合概括能力。笔记也为日后复习提供一个复习记忆纲要,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3. 指导学生及时复习  预习、上课、复习是学习的三个环节,而复习是最主要而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及时复习能巩固所学过知识,并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复习也包括独立完成作业,解决疑难,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小结,有利于记忆和应用。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根据记忆的规律和特点有计划地进行复习,复习中要把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为了避免知识的简单机械复现,还需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练习。    以上是我对构建英语高效课堂的一些认识和实践中的一些探索。对于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多读书,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通过集体备课等活动共同探讨,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实践,从而打造出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